“牵线搭桥”,促创新优势变发展胜势(知识产权报)
发布日期:2024-12-30 阅读量:125
京津冀专利转化路演活动举办,促成一批高质量项目达成转化意向——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也是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侧。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主要需求侧。如何让双方“搭上线、牵上手”,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前不久,由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主办、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京津冀专利转化路演活动在雄安新区举办,吸引了来自京津冀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的200余位代表参加,通过“面对面”对接,促成一批高质量项目达成转化意向。
“此次活动不仅为高校院所的高价值专利搭建了推广平台,促进校企精准对接,还有利于引导校企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彦军表示。
供需面对面
此次活动中,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别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组织了3场专利转化项目对接会,京津冀地区优秀专利项目进行了路演。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转化项目对接会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大成团队带来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大气碳浓度监控系统”专利项目。该项目通过构建“天—空—地”立体化、“动—静”结合的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可以为城市及火电、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核查、评估、核算提供依据,助力“双碳”减排,吸引了不少企业的关注。该院所也在活动期间与相关企业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此次活动为专利转化供需双方提供了精准、深入的对接交流机会,有效促进了专利转化运用,也帮助我院进一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大生态中。”王大成说。
在新材料产业专利转化项目对接会上,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教授张耀的团队对“高延性多尺度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项目进行了路演。该团队基于多尺度阻裂理念,利用多尺度纤维特性,研发出一种兼具高强度和高延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满足复杂应用环境下大型结构对材料性能的高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次活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的宝贵机会,更为我们搭建了与企业建立长效沟通合作机制的桥梁,有助于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张耀说。
“我们是2021年成立的科技型企业,这是第一次参加专利转化对接活动。”廊坊恒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俊杰介绍,“活动前期,河北省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就对我们的技术需求点进行了征询,为我们与高校院所高效对接打下良好基础。这次活动让我们收获满满。”
协同促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梳理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作为首要任务进行部署。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已完成盘点高校院所存量专利26万余件,正在大力推动存量专利盘活工作。
此次活动上,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发布了“京津冀高校专利转化服务(河北)平台”。该平台包括专利价值评估系统、专利五链系统、专利词云匹配系统、高校专利盘活数据系统、专利可视化系统、企业创新积分信息平台等应用模块,目前已收录京津冀高校院所盘点的存量专利12.5万件,可为下一步的盘活工作提供公益性、全链条服务。
京津冀专利转化路演活动是京津冀三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深入推进专利转化合作。其中,河北省持续主动加强与京津交流合作,推动建立起京津冀专利转化运用长效联动、专利供需信息互通等机制,筹建了京津冀专利转化路演中心等。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引进京津专利848次,向京津转出专利1078次。
今年11月,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还联合制定印发了《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 促进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前,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知识产权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生态更加完善,知识产权领域统一市场加快形成。”
“此次活动也是以知识产权助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具体举措,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三地的知识产权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促进技术、资本、人才、政策等要素高效配置,打造专利转化运用的‘雄安样板’,努力把专利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助力雄安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赵彦军说。(记者 李倩)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