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铁道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返回学校主页

欢迎访问石家庄铁道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新闻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撸起袖子加油干 风雨无阻向前行】“破堵点”一线见闻 | 科技特派团 创新“强外援”

发布日期:2024-07-02   阅读量:1591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品尝过创新的果实,也体会过道路的崎岖。如何让他们的创新之路走得更远?我省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团服务专项行动,让科创力量从"单打独斗"走向"携手攻关",激发"小巨人"蕴藏的"大能量"。系列报道《"破堵点"一线见闻》,今天来看科技特派团成为企业创新的强力外援。

海拔4000米以上,全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线桥隧比甚至能超过70%。而支撑这些桥梁的支座,就诞生于河北省衡水市。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慧:

青藏铁路的桥梁支座,就使用的我身边这款圆柱面钢支座,别看它个头不大,却可以支撑超过500吨的重量。

支座,在桥梁结构中如同人的"关节",起到承重、缓冲、减压的作用。一旦支座出现病害,将直接影响到桥梁结构和通行安全。为了让安全系数更高,人们想出的办法,就是在支座上面安装传感器,让它具备压力监测的功能。

 

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丁拓:

想要在狭小的空间安装很多的传感器本身就很困难,而我们又需要很高的精度,所以就必须要一体化集成式的智能传感器,这样的方案是有很大的技术难度的,仅凭我们企业的实力很难办到。

面对这样的困境,仅凭一家企业,着实有点难。不过,也正是这个时候,河北省科技厅在深入一线梳理各地科技企业需求时,注意到了中裕铁信的难题。很快,经过科技部门牵线搭桥,中裕铁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到访者。

 

石家庄铁道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 胡指南:

我们科技特派团有5名成员,每个成员都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包括我们的结构的设计,还有结构力学的分析等等,主要是围绕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服役性能的信息化的感知来开展相应的工作。

为了帮助企业啃下这块硬骨头,以石家庄铁道大学李剑芝为首的科技特派团,与中裕铁信技术人员定期线下研讨、频繁线上沟通。

 

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丁拓:

我们不再是原来那种孤军奋战,遇到一些技术困难,哪怕是节假日也可以和老师取得联系。

针对桥梁支座纵向空间小、测量误差大等难题,李剑芝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不改变原有结构及尺寸的前提下,在支座上增加一个变截面放大器,通过放大变形来实现压力测量。

 

石家庄铁道大学科技特派团团长 李剑芝:

这种变截面结构,其实我们是把支座本身的结构与测力结构融为一体了,使它的变形更大了,所以(测量)精度就大大提升上去了,这样也减小了竖向空间(小)这个难题。

技术问题解决了,但特派团的工作却一刻也没有停歇。

 

中裕铁信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丁拓:

除了技术方面的指导以外,科技特派团还协助我们进行了市场推广,协助我们一起找到了铁路领域的设计院,建立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科技特派团"把脉问诊",为企业"精准开方"。包括中裕铁信"小巨人"科技特派团在内,我省已累计组建318个科技特派团,吸纳省内外专家1201名,帮助相关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35项,完成成果转化246项。一个个小巨人正在科技特派团的智力支持下,迸发出新动能。

 

省科技厅区域创新处处长 郑晓兰:

省科技厅将强化对科技特派团的全方位服务,积极吸纳省内外高水平专家,强化成果转化扶持、特殊贡献奖励等激励保障措施,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小巨人"长成"参天树"。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